查看原文
其他

崖州寻古 | 一份珍贵的崖州学宫史料 ——清代崖州举人吉大文《重修学宫碑记》

古韵崖州 2022-05-16


访旧事、寻古迹,听岁月悠长回声、品崖州风华古韵。


清代同治十一年(1872),崖州士民共襄盛举,对道光三年(1823)迁建城内的崖州学宫(今崖城学宫),进行了历时四年的重修扩建,使崖州学宫在原基础上扩大了规模、拓新了布局、完善了功能,成为了清代海南岛上最具中国古代学宫规制的州级地方学宫。重修告竣后,时为例授内阁中书侯选的清代崖州第一举人吉大文,获推举为鼎建一新的崖州学宫撰并书《重修学宫碑记》,镌刻竖立学宫内,以垂后世。清末民初,该碑记实物随学宫废置散失湮没。


1987年5月26日,三亚市文物普查队在毗邻崖州学宫的崖城小学校园内掘现此碑,现场勘记为:碑高1.78米,宽0.58米,厚0.85米;碑右侧正书“重修学宫碑记”六字,落款“州人吉大文敬撰并书”;碑体断为两截,合而完好;正文二千字,无一缺损,清晰可辨。“碑记”掘获后,就地存放崖城学宫近20年间,几近无人问津。2006年,三亚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,对崖城学宫进行第二期工程维修,吉大文所撰《重修学宫碑记》,才得以抖落尘封,重竖在修茸一新的崖城学宫内,既成为唯一幸存的崖州学宫碑记实物,亦成为了记录和保存三亚古代学宫史料的历史文物。

蒙明珠摄


崖州自北宋庆历年间肇建学宫(儒学),至清末废科举,计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学宫建置沿革历史。其间,为求“学基善地”,历代崖州学宫曾在崖州城内外屡易其址,迁徙不定。嘉庆二十五年(1820),崖州士民堪舆占卜,将学宫“攻位”于城内参将署址(今崖城学宫址)。历经三年呈请,终获允准参将署迁移抚黎同知旧署,“即其地为学宫之基”。道光三年(1823)四月,由州绅孙子麟、孙宗哲、陈昶、陈毓秀、孙绳武、陈中兴等发起倡捐,举合州之力,鸠工庀材,历时年余,将乾隆四十三年(1778)建于城外东南隅的崖州学宫,迁入崖州城内重建,拓定了今崖城学宫的初始规模。此次迁建,虽使崖州学宫终成定址,但由于时间仓促,资金有限,以致在规划布局、取材工艺及遵循规制等方面,仍不尽完善。直至同治十一年(1872),在时隔50年之后,才迎来古代崖州学宫建置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。


陈所钦摄


同治十一年重修崖州学宫襄举,主要由合州绅耆吉大文、林祥士、孟儒定、何秉礼、韦庆冕、卢景哲等发起倡捐重修,经由赴京朝考的崖州拔贡何秉礼在京城、山东曲阜采样,选取了北京文庙、曲阜孔府形制,通过“增、改、扩、移”等重修,使崖州学宫在原基础上扩大了规模、完善了建置,而且遵循了中国传统学宫规制。据光绪《崖州志》及吉大文《重修学宫碑记》考,这次重修学宫历时四年,工程宏大,所“增、改、扩、移”的主要项目为:

一是重建“集古圣先贤之大成”的“大成门”,使之规模扩大并符合规制。经重建的“大成门”,左右连体增建了显示威仪的“戟门”,制作与存放祭器、祭品及供祭祀者斋戒、沐浴、更衣的“神库”,左右“戟门”增建了祭祀崖州历代名宦和乡贤的“名宦祠”、“乡贤祠”。二是增高“万仞宫墙”与重筑“棂星门”,在“棂星门”两侧增建祭祀崖州历代孝友和节妇的“忠孝祠”、“节孝祠”。三是将原建于大成殿后面且己毁圮的“尊经阁”,移建在道光二十一年(1841)开筑的“文明门”之上,在“尊经阁”原址,增建了供奉孔子父母与五世祖先的后殿“崇圣祠”。四是添设祭器,恢复旧庙门等(所记之“复旧庙门”,因无考,不作臆猜)。五是全面更新建筑材料,创新形制工艺,换上突出学宫图案特点的石础、石柱等。

此次重修告竣,使道光三年迁建的崖州学宫显为“高深闳丽,气象一新”。整座宏伟精美的宫殿式建筑群,布局在文庙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,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:文明门、尊经阁(文明楼)、少司徒牌坊(世科)、万仞宫墙(照壁)、棂星门、泮池、泮桥(状元桥)、大成门(戟门)、月台(天子台)、大成殿(圣殿)、崇圣祠(后殿)等。中轴线上左右对称的主要建筑有:礼门义路、忠孝节义祠、名宦乡贤祠、东西庑廊等。明伦堂(儒学)毗邻东面并列,合围以垣墙。整体布局合理,结构完整,中州规制,堂皇壮观,而学宫拱向由文明门透对葱郁叠翠的鳌山之“鳌头”,更显得天工巧合。

大凡学宫新建、迁建及重大重修告竣,都要请地方科举名人或主政的地方长官、学官作记,镌碑竖立学宫内,以垂后世。这类学宫碑记,一般都要述学宫沿革、迁建缘由、重修规模、兴竣时间等,以及由此阐述对崇儒尊孔、立教兴学的意旨,籍以激励士民兴学重教、倡兴文明,寄以对地方文化振兴、人文蔚起的祈望。因此,这类“碑记”都是地方志重点收录的“艺文”,成为了记录与研究地方学宫建置与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史料。不知何因,吉大文这一记录清代同治十一年大规模重修崖州学宫盛举之《重修学宫碑记》,却未被辑入光绪《崖州志》之“艺文志”,似有遗珠之憾。所幸这一“碑记”在湮没70多年之后,失而复得,重现真容,使尘封的历史记忆得以打开。


庞正广摄


吉大文是清代崖州镜湖(今乐东县九所镇)人,字少史,出身书香门第,博览群书,文名盛负,咸丰元年(1851)辛亥恩科中举,获例授内阁中书侯选,成为了自明代万历二十二年(1594)至清代咸丰元年(1851)257年间崖州首出举人,阖州德高望重的乡绅。同治十一年重修学宫,吉大文既是发起的领衔者,又是组织实施的主持人,重修告竣后,成为了众望所归的“重修学宫碑记”撰书人。吉大文当仁不让,欣然命笔,以华美文采,精博义理,振励士民崇德尚礼、敷扬儒风,砥励学子束身修行、励志奋学,字里行间洋溢着振兴崖州儒学之微言大义。


陈长安摄


吉大文在“碑记”中开宗明义指出,此次重修学宫盛举,并不是虚图“壮瞻观”、“夸美富”、“粉饰儒术”,而是旨在“广厉学宫,揄扬圣道”,使学宫既成为“诸生习礼之地,为学入德之门”,也成为“讲道德于斯,理性情于斯,化民成俗无不于斯”的儒教圣地。崖州地处遐方,山海阻隔,加之近三百年间文运未振,士民一筹莫展,青衿学子奋志受挫。为此,吉大文在“碑记”中,用宋代陈中孚以贤能流芳琼崖、明代钟芳以道学扬厉中原等崖州先贤事典,激励崖州学子“私淑前徽”,“不以僻陋自安,不以菲薄自待,勤其诵法,争自濯磨”;以南宋宰相赵鼎、名臣胡铨,在贬谪崖州时尚能“羽翼传经,扶植纲常”之义行善举,振励崖州士民“追踪异代”,敷扬儒风,“修明学校,鼓励人材”,“声教所通,顽懦犹起”。他还通过历数崖州“剑峰、笔洞之灵”,“石蟹、沉香之异”等與地物华,喻示崖州山川淑气“必钟于人”,“滨海邹鲁”指日可待。最后,他突出作记主旨,阐明了诗礼修身、兴学化俗的儒教义理:“凡子、臣、弟、友之鹄,仁、义、礼、智之端,必返而求诸其身,实而践之其事。或纲罗诸子,肴馔百家,探求礼乐之原,研究文章之蕴,无非折衷经训,归本中庸。庶几哉!根深者叶茂,佩实者衔华。不徒为词章记诵之俗儒,不流为寂灭虚无之异学。气质变化,首自儒林;礼让涵濡,寖为风俗……州之人士,既为学校中人共勉,为名教中人束身修行……则谓之为‘海滨邹鲁’也亦宜。”

吉大文《重修学宫碑记》,洋溢了清代崖州士民尊孔崇儒、兴学重教的大义,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学宫建置及儒学教育史料。尤为重要的是,这一“碑记”所记道光二十一年开“文明门”,在时间上与现存“文明门匾额”互证,既补光绪《崖州志》志载阙如,也纠正了今人所谓“文明门”并非崖州城所开“南门”之命名,而是“系淸嘉庆二十五年移建学宫时学宫的特用名”之误。

如果说道光三年的迁建,使崖州学宫形成学基定址的话,那么同治十一年的重修,则使崖州学宫形成了建置格局和释尊祀典的定制,健全与完善了学宫功能。今日“崖城学宫”之古建规模与建筑遗存,即是同治十一年重修留下的历史真容。三亚市人民政府正是依托这一历史遗存,通过大力保护和修缮,使这座具有地标性的中国古代最南端的崖州学宫,成为了彰显三亚历史文脉的“国家文物保护单位”。从这一意义上看,记录清代崖州学宫最后一次重修盛况的《重修学宫碑记》,更显得非凡与珍贵。

因光绪《崖州志》对同治十一年学宫重修只作略记,加之未予辑录吉大文所撰“碑记”,以致这一崖州学宫建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修盛况,至今仍未能让人全面了解。吉大文《重修学宫碑记》,最先由三亚市博物馆原馆长黄怀兴先生整理,录入其专著《三亚史迹叙考》,此后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先生再作整理,录入其专著《海南金石概说》。然而,两者在对该“碑记”的断句、标点方面,仍有可商榷之处。故此,笔者特作核校,对现刊行“碑记”之断句及标点疵误予纠正,并作辑记,以飧读者。


 附:

重修学宫碑记

州人吉大文敬撰并书


国家右文稽古,重道崇儒。讲学临雍,设官教士。近而两京三辅,远而海澨山陬,莫不广厉学宫,揄扬圣道,以明人伦之教,为君子之儒士也。幸生其时,翱翔仁义之圃,优游道德之林,礼求大修,事踵增华,视乎同学者之振作有为耳。州城学宫,肇于有宋,历元、明迄今,迁建者屡。道光三年,择地城内,建造有仪。二十一年改作庙门,开文明门于前,增尊经阁于后,未几就废。同治十一年,合州士民捐金,重修石柱、雕楹、戟门、神库,扩后殿、大成门而广之,筑宫墙、棂星门而高之,旁增忠孝、节孝两祠,移尊经阁于文明楼,添设祭器,复旧庙门,阅四年而竣工。高深闳丽,气象一新。岂唯是壮瞻观、夸美富,粉饰儒术、铺张盛典云尔哉!圣人立教之方,学者修身之本。讲道德于斯,理性情于斯,化民成俗亦无不于斯也。且夫学校之盛衰,关乎气运;人材之贤否,责在师儒。我州地舆之胜,物产之华,剑峰、笔洞之灵,石蟹、沉香之异,散而给之于物,聚而钟之于人。天地生材,古今人何遽不相及耶?士果有志奋兴,不以僻陋自安,不以菲薄自待,勤其诵法,争自濯磨,则钟司徒之道学,陈知军之贤能,亦可私淑前徽。追踪异代,重以流寓如澹庵,迁谪如忠简,皆能羽翼经传,扶植纲常。声教所通,顽懦犹起,况乎修明学校,鼓励人材。雨化弥神,风闻更速。以诸生习礼之地,为学入德之门。望圣人之居既尊,受圣人之教必谨。凡子、臣、弟、友之鹄,仁、义、礼、智之端,必返而求诸其身,实而践之其事。或纲罗诸子,肴馔百家,探求礼乐之原,研究文章之蕴,无非折衷经训,归本中庸。庶几哉!根深者叶茂,佩实者衔华。不徒为词章记诵之俗儒,不流为寂灭虚无之异学。气质变化,首自儒林;礼让涵濡,寖为风俗。当不仅盛德名堂,侈谈裴氏者矣。州之人士,既为学校中人共勉,为名教中人束身修行,罔俾古人专美焉,则谓之为“海滨邹鲁”也亦宜。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孟夏月吉旦。

 



主        编 / 全    妍

统        筹 / 林海涛  

责        编 / 姜钧懿

编        辑 / 曾瑞祥

图文来源 / 崖州区委宣传部,《三亚文史》节选  徐日霖



长按图片,识别图中二维码↓↓↓

关注崖州君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